近年来,数字货币热潮兴起,与之相关的一些底层技术,如区块链技术以及分布式记账方法,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数字货币从理论走向现实,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正在接受市场检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某些类数字货币在私人部门率先得到应用。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也正在积极研究探索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设计和关键技术。作为中央银行,应基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金融创新、契合技术演进路径等因素综合考量,逐步实现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对私人部门类数字货币的有效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一系列讲话中对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设计思路做了充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我们需充分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成熟的知识和经验,深入剖析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一方面,从理论入手,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对密码货币的研究成果,构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从现实入手,对运营中的各类典型电子与数字货币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博采众长,构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基础原型。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风靡全球,国内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投资公司等参与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进行虚拟货币的研究、开发、设计、测试与推广。同时,虚拟货币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为适应新的技术发展与满足新的市场需求,部分国家中央银行开始研究、设计并尝试发行数字货币。本文拟对货币当局发行的数字货币的主要特性及核心技术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数字货币的一种技术实现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一系列讲话中对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设计思路做了充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我们需充分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成熟的知识和经验,深入剖析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一方面,从理论入手,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对密码货币的研究成果,构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从现实入手,对运营中的各类典型电子与数字货币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博采众长,构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基础原型。
近年来,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广泛应用,推动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作为主权货币的发行者,中央银行密切跟踪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运用新技术及时启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研发应用,有利于推动现金业务电子化发展,减少实物货币发行使用。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基于现行二元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实现投放与回笼,也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投放与回笼。不同的模式,使用环境建设存在差异。考虑到我国的地广人多、经济体量大等实际情况,笔者拟按照目前央行货币投放、使用和回笼实务的思路,探索二元体系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发行后的使用环境建设问题,为我国前瞻性地开展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应用提供决策参考。
近年来,诞生于互联网世界的虚拟货币引起了各方关注,特别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发展迅速,其使用范围已从互联网渗透到了现实世界。笔者在参考国际组织以及代表性央行相关报告基础上,对虚拟货币的概念、潜在风险及各国监管对策进行了研究。
电子货币是法币的电子化,包括非现金支付方式,如票据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支付等。最初,电子支付主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完成;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非金融支付机构也进入支付体系,被称为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加入,使支付变得更加便利,比如提供更加友好的支付界面、拓展特约商户范围、收集整理信息提供增值服务等,但最终的支付清算仍然主要通过银行体系来完成。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张,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日益显现。